快速导航FAST
溯源烟草的发展史,最早起源于拉丁美洲。15世纪大航海时始后,烟草的种植和使用才遍及世界。
我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主要有烟斗和水烟两种。清末时期卷烟进入中国,才开启国人的卷烟时代,接着烟斗和水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
只是遗憾的是,上世纪初我国生产力低下,科技和实力较弱,当时流行的五大香烟品牌,无一例外的都是出自国外的企业。
这家烟草企业叫做,英美烟草公司。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英美合资的企业,由美国的杜克烟草公司和英国的帝国烟草公司合并而来。
此时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,大批资本看准我国空白市场开始进行贸易,各式各样的洋货开始涌入中国。目前我们所说的带“洋”字的物品,如洋车子、洋火等当时都是西方舶来品。
英美烟草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烟草公司之一,由于其进入时间早,占据了有利先机,这家公司一度占据了我国烟草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英美烟草公司见市场成熟后,率先为我国打造了一款试水产品,起名为“老刀牌”。这是当时我国第一款纸卷烟,一经推出也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。
因为老刀牌香烟的烟盒上,最醒目的图案是一个手持弯刀的海盗,站在一艘船上,身边还放着一门大炮。这是西方人眼中的英雄形象,在中国人的眼中却代表着侵略和掠夺。
当时中国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,刚开始没有意识到这幅图背后的含义,后来随着爱国人士的宣传,国人才如梦初醒,纷纷开始老刀牌香烟。
英美烟草公司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赚钱,他们眼看触碰了国人的底线,为了挽回销量。他们将“老刀牌”改为“劳动牌”,同时也同步更改了烟盒画面。
三炮台,当时定位的是上流社会的精英阶层,价格比较昂贵,包装精美,主要受到一些富商、政要、军队、名流追捧。
三炮台在宣传的时候,借用了中国古典故事“三英战吕布”、“刘关张三结义”等,迅速在国人心中树立了美好形象,成为当时有口皆碑的“名烟”。
更为别致的是,“三炮台”还曾推出过一款铁桶装的香烟,每个铁桶里可以装下足足五十支香烟。这种特殊的设计,无疑进一步提升了三炮台香烟的高端形象。
建国后,由于这款香烟在国外生产,国内没有工厂,当时也不方便直接进口,导致了三炮台的没落,继而消失在人们生活中。
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女性思想逐渐开放,尤其在上海的十里洋场,花枝招展而又时尚窈窕的女性为了追求个性,也开始身着旗袍,点着一支香烟彰显女性的风韵。
仙女牌香烟的包装,细致入微,精心设计,盒面上是一位年轻女性手握香烟的画像。它一经推出,就以无可比拟的风格和优雅吸引了大批中青年女性的目光。
另外针对女性特性,仙女牌香烟在烟草中还加入了玫瑰、薄荷等原材料,吸烟后不仅没有浓郁的焦油味,反而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,让女性吐气如兰,更有魅力。
这款香烟当时价格不菲,加之女性的消费能力有限,抽烟的女性也是少数,在全面抗战开始后仙女牌香烟的产量一再缩水,直至建国后在市场上彻底消失。
“大前门”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主打产品,一方面名字和配图上极力迎合国人,另外定价上也十分亲民,基本上寻常的百姓都抽得起。
新中国成立后,英美烟草公司离开中国,大前门也停止在中国销售。可当时老百姓仍对其念念不忘。后经烟草行业整顿后,1952年大前门重新恢复生产。
至今,大前门香烟还在销售,只不过如今的大前门已不再是原始的大前门,而是全面本土化改造的大前门。
哈德门,是英美烟草公司1919年推出的香烟品牌。当时正值青年运动,旨在打破旧制度、追求新的年轻学生,很喜欢哈德门的广告词,也成为主力消费客群。
哈德门,可以说是大前门的升级版。因当时有人反映说,大前门香烟的烟味不够浓郁,且烟丝塞得不实。由此哈德门的推出,从工艺上优化了大前门产品的不足。
直到上世纪90年代,社会主义经济的放开,青岛卷烟厂才恢复了哈德门的生产,这才让哈德门继续在市场上流通。
在时代的洪流中,有成败,也有盛衰。上世纪风靡一时的香烟品牌,最终也大多归于烟尘。只有极少数存活了下来。